12月16日下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教学示范课在永乐高030net知行堂隆重举办。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体部署以及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为了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北京市教工委决定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教学示范课活动。本次教学示范课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永乐高030net)、永乐高030net会员登录和孙英工作室等承办。示范课由来自厦门大学张艳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刘丽敏副教授、永乐高030net刘树宏教授和李泓老师进行授课展示,与北京市思政教师们进一步研讨如何让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本次展示课由永乐高030net上官文慧副教授主持。

北京市教工委刘冰同志介绍了北京高校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活动情况,重点介绍了浸入式的学习方式。在中央的要求下,北京市委教工委面线点同步发力,构建了北京高校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格局。北京高校集体创造浸润的环境,是一个大的生态。第二是发挥专家的优势,给大家提供这种浸育或者浸养,发挥专家的力量,百位名家共讲十九大给大家浸育的平台。第三是通过课程来浸养。要落实到以思政课为代表的高校的课堂上。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途径实现“面线点”的互动侵入式学习。浸润是一个大环境,是面的问题。专家浸育是线的问题,从头到尾串起来,大家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开花结果。最后是依托课程、知识点。我们有无数个这样的点,我们每个高校依托课程,把这些点融入进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教学示范课,请我们的思政课老师,把我们的学习落到课堂上,抓住课堂主渠道。

首先刘树宏教授讲授的主题是围绕“努力创造人生价值”。从价值现象入手,了解有关价值观形成的条件。接下来再进一步去探究价值关系到底具有哪些类型。刘老师举了常见的例子——人、大学生和手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和物之间发生的这种价值关系,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价值类型。她从基本范畴入手,梳理了关于人生价值的含义。接着又强调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接着又分析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又和大家分享了王小谟的“老学霸”的事迹。刘老师从理论到现实,结合经典的人物、榜样的案例,把努力创造人生价值这样一个难题讲清了,也讲透了,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第二位展示的是刘丽敏老师,刘老师首先讲融入,包括十九大的精神,包括去年的思政工作会议的精神,还有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新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融入思政课,怎么融入,刘老师谈了自己的思考、思路和方法。接着刘老师具体谈了自己对纲要课教学融入的初步思考。最后是给大家做了简短的教学展示。刘老师通过梳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纲要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内容。

第三位教学展示的是张艳涛老师,张老师主要分享的是以下几大块的内容:第一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执政的主题是什么,通过阅读、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我们概括出来,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执政目标,就是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第三,执政理念,这是三位一体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第四个部分就是执政的方略,四个伟大的中国崛起。中国要成为强国,各方面都要强。第五就是执政任务,就是由大国迈向强国。最后就是执政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张老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关的哲学问题,做了阐释和引领,看起来很抽象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大家听了以后耳目一新。

第四位展示的是李泓老师,李老师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具有战略地位?刘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和大家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最后告诉大家,不管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粹还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创造,都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都是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我们都要把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好、展示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引来阵阵掌声。李泓老师把文化自信这样一个关乎民族灵魂的问题,做了清晰的阐释。
四位教师展示了他们自己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路、方法和内容。教学示范课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学示范课后又展开了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中,专家和教师一致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让教师和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